2020年4月23日 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4月23日消息(记者周洪 通讯员高远)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今天(4月23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中英文版《201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上海法院专利审判白皮书》,公布“201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2019年上海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典型案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9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一并与会发布。
上海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刘军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上海高院新闻发言人孙婧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通报,2019年,上海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23,580件、审结23,510件,同比分别增长3.97%和6.28%。其中,一审著作权纠纷案件、商标权纠纷案件同比分别上升5%、20.56%,增速趋缓;一审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专利权纠纷案件同比分别增长140.81%、91.14%,增幅明显;一审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268件,同比下降67.04%。
在案件总量持续增长态势下,上海法院审判质效保持良好,同期结案率99.70%,同比上升2.25%;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95.97%,同比上升1.44%;民商事案件调撤率75.83%,同比上升11.18%;入选指导性案例1件,公报案件3件,中国知识产权十大案件1件和典型性案件4件。
2019年,上海法院审理了一批大标的额、有较大社会影响和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记者翻阅“201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时看到,曾经引发业界和社会关注的假冒“科颜氏”等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鬼吹灯》“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热血传奇》游戏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小黄人”动画形象著作权纠纷案等,均在其中。
2019年,上海法院继续扎实推进服务保障大局各项工作。6月,上海高院与浙江、江苏、安徽三省高院联合会签《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建立四地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10月,上海浦东法院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临港新片区审判站,积极回应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司法保障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海高院有序深化院校合作交流机制,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司法实践的专项合作纪要》,加大人才培养、书籍出版、国际交流等方面合作力度;组织同济大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一带一路”硕士项目班学生等赴三级法院知产审判部门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教育、法学研究和司法审判的水平。
发布会上,黎淑兰通报了2019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19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创新方法升级多元解纷机制,在部分专利侵权案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否最终维持涉案专利效力作为调解协议附加条件,促进双方当事人在现有状况下达成和解,取得理想效果;探索在技术类案件中邀请技术调查官参与调解,在固定技术事实的基础上缩小双方争议,为调解工作的开展创造空间。
与此同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审判工作,为解决在线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证据原件核对、实物证据勘验比对难题,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搭建高清全景远程示证平台,增设360°高清远程示证平台和书证展示台,保障在线庭审高效开展。
35年来,上海法院不断深化专利审判机制改革,明晰了上海高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两级专利审判体系,探索形成了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规范了技术鉴定程序、现场勘验程序等特有诉讼程序设置,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专利审判的规范性业务文件,有效提升了专利审判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上海法院要以知识产权司法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符合上海知识产权审判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司法保护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能力,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