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陶凯元出席会议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知识产权法庭、法研所以及部分地方法院分管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重庆市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
陶凯元副院长指出,要突出政治引领,确保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审判理论研究全过程。要突出服务创新,夯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关注科技创新,认真研究如何为科技赋能增效。关注数字经济发展,认真研究数据分级分类保护方案。关注公平竞争秩序,认真研究规制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行为。要突出服务审判,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的能力水平。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路径选择和解决方案。要突出平台建设,更好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加快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实践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努力把专委会打造成理论研究阵地、经验交流平台、司法实务智库。
会议围绕“创新审判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现代化”“加强司法保护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场价值视域下的知识产权侵害赔偿”“知识产权纠纷治理与协同保护”等四个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上海知产法院院长席建林以“专利技术贡献率的司法认定”为题作交流发言。席建林院长指出,专利技术贡献率的认定直接关系到侵权赔偿的精确化,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席建林院长从专利技术贡献率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证明专利技术贡献率是以技术为导向还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及赔偿计算是以承载专利的整体产品利润为基础还是以部件产品即最小可销售单元利润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