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司法供给支撑和服务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4月25日召开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洁表示,上海坚持高水平司法保护,公正高效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司法保护,2023年,依法审结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案件5318件,有力促进科技创新。
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蔡田介绍,从公安机关已侦案件看,商标类犯罪仍占多数,但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等案件数量也有所增加,且此类犯罪多集中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型企业。对此,上海警方不断强化主动预警,坚持上下游一起打、头尾端一起查,力争“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曹洁介绍,上海全面落实严格保护的司法理念,从严惩治侵权假冒,依法及时有效救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运动机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针对故意侵权行为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1200余万元。近期宣判的仿制乐高积木销售牟利案,是黄浦区人民法院一审、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一起侵犯著作权罪案,该案非法经营数额高达11亿余元,法院判处被告单位罚金6亿元、对二名主犯分别判处九年和八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0万元和1500万元。
同时,上海完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服务保障体系,重点服务保障全市科创园区及创新主体,开展庭审进园区、调研走访、讲座培训、普法宣传、定期入驻法律咨询岗等活动,打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最后一公里”。
此外,上海法院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司法办案、司法便民、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建成“商标侵权案件刑事犯罪线索甄别预警”大数据应用,对商标民事案件中的刑事犯罪线索进行排查,及时移送犯罪线索,畅通民刑衔接渠道。
2023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审结5.9万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7%。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25件,批准逮捕397人,提起公诉785件。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39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66名,涉案金额52.9亿余元。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种业等违法案件1600余件,罚没款近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