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7:37:43

话匣子:【听】聚焦线上消费领域隐性侵权,消保委提起5件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均获法院支持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今天,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与市消保委联合召开发布会透露,近年来,在审理的案件中进口食品安全纠纷较多,网购类案件占总数七成以上。以往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2023年由市消保委提起5件,维护消费者权益作用发挥显著。请听报道:

上海三中院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案件中,进口食品案件占总数近六成,涉不老丸、美白丸等进口美容保健类产品,其余为酒类、饮品、火腿、水果等。上海三中院副院长俞秋玮说,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含有我国禁止添加的物质或成分,无检验检疫证明、无中文标签等,网购类案件占到总数的70%以上。

“网购类案件涉诉的网店较多,集中在各大电商平台。此外,减肥产品等领域犯罪多发,保健功能类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

近年,上海三中院共受理消费公益诉讼14件,增幅明显。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安全,去年,上海三中院审理一起某饮用水公司制售不合格饮用水的消费公益诉讼案。

“被告饮用水公司先后分三批生产销售的包装饮用水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国家标准,市场监管局对此予以行政处罚。三中院判决被告支付惩罚性赔偿金6.5万元,并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以往公益诉讼案件都是由检察机关提起,2023年市消保委提起公益诉讼5件。被告某科技公司在网上销售某品牌的电暖器,销售网页上写明“1度电全屋35℃”等宣传用语,但经第三方机构检测显示,该产品宣传描述与实际检测结果严重不符。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针对网店夸大电暖器省电效果的虚假宣传行为,通过公益诉讼的开展,成功揭露了行业内的侵权现象。“针对于细分行业跟领域,我们会去做一些检测,把一些典型的违反竞争规则去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会依照相关法律去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这些经营者进行相关的赔偿,抬高它的违法成本,让违法经营者做公平担责。”

上海三中院判决被告向公众公开赔礼道歉、承担20万元赔偿金等。本案也是本市首例依法支持消保委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赔偿请求的典型案件。唐健盛说,目前,消保委创新性地将公益诉讼与公益基金相衔接,将所获赔偿金交由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实现了惩罚性赔偿路径的打通。

“我们跟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包括检察机关、一些大专院校进行了相关合作。对细分行业领域提起的竞争纠偏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国内是最早做的,希望把这种公益诉讼做成模式,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阅读次数: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