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中国知识产权报 第9版
冯 飞 陈颖颖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收到3封海外当事人的来信。在信中,海外当事人对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正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副所长齐藤浩史所言:“上海是日资企业在中国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首选地之一。”
3年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我国港澳台案件769件,审结609件。案件当事人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平等保护中外企业
今年3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收到一封来自SAP股份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在信中,该公司副总裁Kraen K. Williams称赞:“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毫无偏见的尊重,以及在中国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AP股份有限公司系一家德国软件公司,在发现多家中国培训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未经许可使用其享有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和培训教材后,先后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两起诉讼。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理后,依法贯彻全面赔偿原则,在有证据可以证明著作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已超过法定赔偿最高限额50万元的情况下,综合全案的证据情况,分别判决两被告赔偿SAP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118万元及155万元。
SAP股份有限公司代理律师表示,这是SAP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提起的首起诉讼,被告是国内的培训机构,起诉之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心里忐忑不安,当收到法院判决书后,他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特意将这封感谢信送至法院,表示其对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平等保护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感谢。
高效化解专利纠纷
2017年12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达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Dart Industries Inc.)的感谢信,感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公正、及时审理了案件。信中表示:“法官根据自己丰富的办案经验,在察觉到该案有和解的可能性后,邀请上海浦东知识产权协会调解委员会(下称调解委员会)参与到调解中。有赖于法官的及时跟进和调解委员会的专业处理,该案双方当事人很快便达成了和解。该案得以高效解决,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获得了及时保护。”
该案承办法官在案件调解结束后表示,该案涉及31件涉案专利商业价值的评估,案卷多达几十本,需投入的工作时间、工作难度无法估量,该案通过和调解委员会的联动顺利结案,且被告当庭履行调解协议,既化解了矛盾,又节省了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尝试。
截至目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已经与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工商联民商事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等社会组织,建立了调解员定期驻院机制。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减少当事人诉累的一项重要举措。
加强保护形成共识
2015年10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收到时任国际商标协会主席Etienne Sanz de Acedo的一封来信,信中称:“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了大量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在健全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利益,以及促进公平有效的商业贸易秩序方面,与国际商标协会达成了广泛共识。”
这是国际商标协会主席一行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访问交流后,对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工作给出的评价,代表了该国际组织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坚持严格保护、平等保护原则,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提升案件审理的质效,努力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打造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